如何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导读:如果妈妈每天下午4点左右都会带着12个月左右大的宝宝到小区花园散步,用不了多久,虽然宝宝还不明白时间概念,但是差不多到了出门的时候,他就会要求出门,或者干脆自己往外面走了。这是“有规律的行为和生活”带给宝宝的秩序感。本文根据1岁前宝宝秩序感建立的4个重点,设计了一组生活游戏,供爸爸妈妈参考。
宝宝的睡眠秩序
宝宝的秩序感游戏
建立宝宝秩序感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4岁这个阶段。在这个时期,宝宝从外在环境中的人、事、物之间的变化和规律中习得秩序。如果这种秩序感被打乱,宝宝可能会变得情绪不安且容易发脾气。无秩序性在人生命的初期,不仅会影响“规则意识”的学习,还会因为缺乏安全感和有不确定感而引起情绪障碍。
婴儿从出生时就具有对秩序规则的敏感,熟悉的环境、整洁的房间、固定的看护人等等都能让他们对秩序和规则产生感受。1岁前宝宝秩序感的发展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琐碎事情的安排上,如睡觉、饮食、游戏等,有序的生活安排会让宝宝感受到安全踏实,情绪更加稳定。
1岁前宝宝秩序感发展的重点
1. 睡眠的秩序
2. 饮食的秩序
3. 游戏的秩序
4. 生活的秩序
这里所讲的“秩序感”并非要求父母严格地控制宝宝的生活作息和日常行为,更不是刻板地要求宝宝遵循某种行为规则,而是鼓励宝宝对有秩序感的生活产生愉快的期待,使他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慢慢适应符合年龄的秩序,使宝宝能更容易融入社会环境。那么如何帮宝宝建立秩序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 游戏一(帮助建立睡眠秩序)
白天与晚上(1~6个月)
活动方法:
(1)宝宝晚上睡觉时,周围保持适当的安静,卧室关灯或只开夜灯。睡觉前,将宝宝放在小床上,亲亲宝宝:“晚上了,关灯了,宝宝要睡觉了”,可轻轻做一下按摩,帮助宝宝入眠。
(2)宝宝白天睡眠的时候,睡房保持半明状态(打开部分窗帘),让宝宝感受白天跟夜晚的不同。宝宝睡醒了,抱起宝宝:“看,天气多好,太阳公公跟宝宝打招呼了。”
白天和夜晚的变化,可让宝宝很具体地感受时间的不同,逐渐地调节生物钟。让宝宝的日常生活接近常态就可以了,不必过分强调安静或光亮。切忌把宝宝抱在大人怀中摇晃着入眠,这会妨碍宝宝形成独立的睡眠习惯。
睡前仪式(4~12个月)
活动方法:
(1)睡觉前,和宝宝一起把玩具收起来。
(2)最好让宝宝看着你替他铺床。
(3)和宝宝一起把灯关上,“关灯了,睡觉了”,然后让他躺在小床上。
宝宝秩序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父母的引导。大人发出睡觉前信号,建立睡前仪式,其实就是提供了睡觉的暗示给宝宝,这会更有利于宝宝控制兴奋感,产生睡意。秩序感的作用:宝宝出生时身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生物钟就是一种秩序感。睡眠是宝宝成长中的重要内容,爸妈要重视有目的的引导,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么么亲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未标注么么亲子网LOGO除外)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么么亲子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点评一下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匿名发表